2012/12/13

舉球及雜感



  托球,雙手食指和拇指指尖要接在一起,成「御飯糰」形的三角小框,其餘指尖自然包著球,將球往目標托去。

  今天是第一次和學姊借給我的「藥球」(medicine ball)一起練習。這顆藥球重一公斤,表面是籃球材質,球體比籃球小,比排球稍大,它落在手中的重量使我自然可以完成吸球再彈出球的動作。對牆和場邊網柱一下一下托著球,球因摩擦發出啾啾聲,伐木丁丁,析桂用以修養生性,藥球托久了或許也行。球的顏色是可愛的草綠和亮黃相間,在我的三角小框中遠、近、遠、近移動,習慣重量後再用一般排球練習,排球托起來輕飄飄的,較能順利做好了,藥球是這樣兼具治癒與矯正功能所以名為藥球嗎?

  側身站在網子前,隔著網格,看對面發球員站在哪裡發球。靠左或中間,我就面向左邊;靠右,就面向右邊以便接下來的反應。球發過了,轉身面對場內,跑、跨步或蹲,接下隊友的一傳、做第二顆球,順利的話可以讓攻擊手打第三顆攻擊。「三米線前」這個長方形區域,長九公尺,寬三公尺,雖然偶爾要跑到三米線後和場外舉第二顆,但舉球員通常在這個範圍活動。

  舉球員英文作「setter」,似乎著重在如何將球「做出去」;接球,是不予談論的基礎工作。漫畫中,天才舉球員與攻擊手搭配快攻:攻擊手跑位、起跳、揮臂,將球迅雷不及掩耳的定在對面場地。攻擊手揮臂時眼睛是閉著的,手掌卻硬是包到球了,因為舉球員總是能把球精確固定舉到網子上,攻擊手的擊球點。現實中閉眼擊球可能發生嗎?漫畫中的舉球員是往哪裡瞄準呢?練習時,我的三角小框瞄準的是場邊樹梢、燈柱頂端和假想的空中目標,像國小排隊的向前看齊,小框、球和目標成一直線,不管在哪裡接下一傳,都要把球送到目標去。先前練球,我發現先使自己的心放慢速度,而後球也能跟著放慢,不疾不徐,就更有餘裕控球。又,莫急莫慌之外,身體像海草一樣做個波浪擺動,就能同時完成蹲低、收手臂和把球打高的完整動作,所以今天默念的咒語是「海草、海草」。

  海草海草,目的還是柔軟地吸納力量,投注自己的,再把球送出去。

  舉球員其實很輕鬆,不用接對方發球和攻擊,更不用判斷這顆球該隊友或是自己接,只要老老實實接穩沒有人會過來搶的第二顆,再把它做給攻擊手就好了。而我喜歡站舉球員的位置,是因為這裡可以看見三米線後所有隊友的動作,且我想要練習做球、偶爾偷偷使用吊球,還有在場上眼裡只有第二顆球的奔跑。「烏龜」,我笑著自己大喊,為沒有接到隊友的一傳道歉。快跑阿烏龜!運動多麼令人亢奮,心裡想著往後再怎麼忙,一定都要繼續練球打球。
- -


我是正在練習托球和攻擊的舉球員。

2 則留言: